发布日期:2024-11-10 来源: 网络 阅读量()
这是上世纪我国生产建设时期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。一个工厂养活了众多家庭,工厂所在地天然形成一座“小城市”,人们在此成家立业,区域兴起也大多于此。
时过境迁,厂区落寞,如何焕新利用这些工业遗产,令其发挥出与现代都市高楼不同凡响的气质与作用,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答案,这也令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那些千变万化的工业瑰宝上。
9月5日,一则“暂停营业”的告示正式在网上发布,位于西安雁塔区的“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”夜市部分于9月6日暂停营业,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。
原来是由于这里人气太旺,“3511”二期开始施工了,剩余厂区将被盘活,更多门店也即将和市民见面。
家住热力小区的居民刘军告诉记者,自从2021年“3511”改造完毕对外开放以来,这里便人气高涨,车水马龙。
“3511的生意实在太好了,人多车多,经常一堵堵一天”。作为土生土长的“西郊人”,在刘军的记忆里,从小只知道家旁边有个“3511”厂,但从不知道厂子长什么样子。
2018年,际华三五一一实业有限公司启动“西安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”项目,通过老旧厂区翻新改造,园区道路平整规划,商业区域统一划分,经营定位重新调整等方法,将尘封在家属区包围之中的“3511”厂“解救”出来。
据际华三五一一实业有限公司招商部工作人员小麦介绍,公司接手园区项目以来,与漳浒寨街道积极对接合作,对周边居民画像进行了深入考察绘制,遴选最符合区域消费力的商业模式,经过规划改造,“际华3511文创科技园”于202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。
“很多年前在西郊大寨路有个群众自发形成的花鸟鱼虫市场,但由于缺乏管理,非常混乱,‘3511’开业后,我们把整个园区划分了两部分,前面是餐饮商业,后面是花鸟市场和温室大棚,并对整个厂区进行了细节化提升,增添了很多创意美陈和打卡点”。小麦介绍道。
如今的“3511”在保留原有厂区建筑风格的同时,对空间进行合理化利用,引进了咖啡手作、花鸟鱼虫、网红餐饮、生活便利服务及“袁家村”小吃城等大众化商业品牌。
“我们充分保留原有厂区建筑风貌,以‘微更新、轻改造’为原则,对原有厂房空间进行活化设计,同时充分发掘经济和文化价值,提升内部空间的舒适度,将园区打造成低密度、大空间、开放式、全业态的新型社区中心。”西安际华三五一一实业有限公司郭经理告诉记者。
周边小区密布,居住人口庞大,项目汇集区域原有生态,引进潮流门店,打造区域消费夜生活聚集地,“3511”的焕新直指工业遗产商业化改造标杆定位。
工业遗址作为时代的见证,天然有着不可磨灭的教育性和纪念性,陈列与展示本身便是最好的保护。
基于此,位于宝鸡市金台区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(以下简称“长乐塬”),便集合了红色教育、遗存展示、市民公园等多种功能,成为了宝鸡市红色旅游的重要打卡地。
“长乐塬”地势北高南低,毗邻陇海铁路,抗战时期这里作为大后方,防守条件优越,交通条件便利。1937年7月,为了支持抗日战争,武汉申新第四纺织厂搬迁于此,申新纱厂(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)由此成立。
初秋的金台凉爽宜人,在北面塬坡的映衬下,“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”几个大字就像一个被按下暂停键的电影画面,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。
据展览馆工作人员介绍,抗战时期这里远离市区,位置偏僻,隐蔽性强,成为了物资生产大后方。2018年,美嘉体育官网宝鸡市政府对申新纱厂旧址进行保护性开发,打造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,2019年,宝鸡申新纱厂旧址被认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走进园区内,申新大楼、窑洞车间、薄壳车间等历史建筑历历在目,经改造后,少了战火岁月中的纷扰,多了岁月静好的沉淀。
“福新申新大楼”作为园区办公楼落成于1943年4月14日,是一座砖木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楼房,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王秉忱设计,如今这里是申新历史展厅。
作为内迁工业史展厅的窑洞车间,生产时期利于隐蔽和保存,其中7孔窑洞长度超过60米,6条横洞贯通连接,最长窑洞达110米,总长度约1.75公里。
此外,发电厂、乐农别墅、厂长故居、警卫楼、输电线路支架等历史遗迹均保存完好。
2000年始,申新纱厂正式停产;2011年,宝鸡申新纱厂被登记为一般文物点;2016年被公布为宝鸡市金台区文物保护单位;2017年被公布为国家首批工业遗产;2018年被列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;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随着人们文保意识的提高,如今的“长乐塬”已集工业遗址展示、市民休闲公园、红色教育基地等为一体,成为了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,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此参观。
“文化+工业+景区”,近年来,宝鸡陆续盘活了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、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等一批新兴工业文化遗存,为宝鸡红色旅游锦上添花。
今年2月,省工信厅正式印发《陕西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,针对全省范围内所有工业遗存从认定标准入手,通过保护管理、发展前景、相关监管方式等进行细致规范。
《管理办法》提出,鼓励各市(区)人民政府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纳入相关规划,这意味着,老旧工业遗迹焕新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,这更是对人文历史精神的发扬传承。
同时,注重生态保护、整体保护、周边保护,与自然人文和谐共生,成为了工业遗址保护的精神内核,诸多“新点子”层出不穷,也产生了不同风格的“园区艺术”。
渭南华州区的205库群以其棉花生产历史,打造了纺织业艺术园区,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展陈活动与各界艺术家工作室聚集创作的乐土,凭借少华山的自然优势,“山水语境、文耕艺读”油然而生。
西安幸福南路的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,以其浓重的重工业风在东郊闻名多年,近年来依托幸福林带开发大背景,从“工业锈带”到“文化秀场”,多元发布会、艺术小店在此集合,毗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,其青春气息更显浓郁。
无论是商业化改造、博物馆式展览,亦或是艺术园区设计,都展现出了遗存改造的万般可能。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文化遗产,工业遗产的保护我国始终处于探索阶段,自2003年7月《塔吉尔》颁布以来,工业遗产保护逐渐成为国际共识。
根据《陕西省工业遗产调查及保护实践》统计,陕西共有记录在册工业遗址96处,分布于汉中、宝鸡、渭南、铜川、商洛、榆林、安康、西安及咸阳等地区。截至2020年,已有18处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至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“既要不触碰保护红线,又要吸引人,我们秉承‘资产轻装修 品牌融合化 ’设计理念”。
记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工业遗迹改造案例发现,部分改造项目忽略了“遗产”属性,例如将园区标志性雕塑彻底拆除,美嘉体育官网进行全盘现代化装修,彻底抹除历史痕迹等,属于典型的“破坏性改造”。
省政协委员、农工党陕西省委会秘书长蒋进在《关于加快陕西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提案》中指出,虽然陕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来保护珍贵文化遗产,但仍存在针对性的政策与法律支撑乏力、评估认定标准体系有待完善,以及同质化现象严重、保护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。
据国家工信部统计,截至2022年,目前国内约有300余处工业遗产存在“应保未保”现象,当中许多遗产本体被破坏。
省工信厅表示,下一步,省工信厅将持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,定期开展好工业遗产普查、评估、认定等工作,进一步健全评估认定标准体系,推动陕西工业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
遗产保护惠及千秋万代,陕西多年来汇集整合省内资源,在改造上做到百花齐放,不断创造新的社会价值。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,遗产保护条件的成熟,陕西工业遗产必将迎来新的时代风貌。